2021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研究报告
护肤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发展历程:护肤品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消费者认知度的提高,让功能性护肤品得到了问题肌肤和成分方人群的认可。与早期市场垄断进口品牌不同,近年来线上渠道的蓬勃发展,让众多民族品牌功效护肤品企业突围而出,为消费者所熟知,受到资本追捧。
需求特点:女性消费者更愿意消费,但男性护肤意识也有所提升,需求呈现两驱趋势。选择功能性护肤品的主要原因在于解决皮肤问题,寻求成分安全并取得显着效果。
行业规模:行业增速高,市场潜力巨大。2020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产业规模达到260.1亿元。2023年将达到589.7亿。
发展趋势: 1)加大对医学研究的背书力度。随着消费者越来越追求研发创新和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来品牌将加大对自身医学研究的背书力度,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2)良性竞争格局已形成,国家政策鼓励自主品牌发展和产品创新。随着监管升级,将鼓励更多优质新兴品牌厂商进入市场,从而加快产品研发、创新升级;3)向大健康领域延伸:未来随着功能性护肤品产品线的逐步完善,成分和配方的创新逐渐饱和,龙头企业将以“健康”为核心拓展产品版图,在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将推动行业和产品的不断发展。不断升级,实现与消费者的共赢。
概念和定义
有效的护肤品
功能性护肤品【定义】:介于普通护肤品和皮肤科药物之间,利用活性成分修复皮肤屏障,能够针对性解决皮肤问题的护肤品。主要功能包括保湿、祛红、祛痘、美白、抗衰老、防晒等。
功效护肤品【范围】:有科学文献支持并经过临床检验的产品,如敏感护肤品、高效成分护肤品、敷料面膜产品等。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发展历程
化妆品消费持续升级,国货崛起推动民族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我国化妆品零售总额在逐年增长,这意味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早期功能性护肤品市场以法国产品为主;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布局,在国货崛起的大趋势下,2020年中国品牌在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的占比将提升至29.8%,发展潜力巨大。
超过70%的人有问题肌肤,敏感肌肤占比更高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2017年的调查数据,4万网友中只有14.2%的人皮肤健康,72.1%的人认为自己是亚健康皮肤,64.3%的皮肤有问题的人会选择服用吃药或自己忍受;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女性敏感皮肤问题的发生率普遍高于男性,而我国女性敏感皮肤的比例为36.1%。导致敏感肌肉发作的原因有遗传、年龄和激素水平等内部原因,也有季节性变化、空气污染增加和使用兴奋剂药物等外部原因。男性和女性导致敏感皮肤问题的原因不同。通过对触发因素的观察,气候因素排名靠前。可见,灰尘和空气污染对表皮的伤害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共识。随着敏感肌肤人群的不断增长,敏感肌肤护??理产品以其安全有效的配方为大众所熟知,再加上其卓越的性价比,使其成为大多数敏感肌肤人群的首选。
活性成分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主要功能性原料占比80%以上
随着中国皮肤屏障受损的人群越来越多,为了遏制皮肤问题的病理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意识到活性成分的重要性;同时,成分党的兴起,也让很多护肤品厂商更加注重独家成分和配方,功能性护肤品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卖点,针对性解决消费者的皮肤问题,更容易获得这类消费者的青睐。此外,纵观全球功能性原料市场,成分占比最高的是植物提取物、生物技术和合成活性物质。近年来,多肽的渗透率不断提高。
说到“有效护肤品”,大众更熟悉的是它的别名“药妆”
早在1940年代,就曾有人提出“功能性化妆品”的概念,但其概念在1980年代显然已被医学界和化妆品行业广泛接受。人们普遍认为它起源于那个时候。Albert M.Kligman 博士在美国化妆品化学家协会会议上提出了“Cosmeceutical”一词,它是 Cosmetics 和 Pharmaceuticals 的结合。Kligman 博士认为,这类产品既有化妆品改善外观的特性,又有药物对皮肤结构和功能的作用。不同于一般的化妆品/护肤品,药妆品可以帮助医生解决患者的小皮肤问题。时至今日,虽然“药妆品”
欧美明确定义“药+妆”=“药”,而日本允许“药+妆”=“药”
尽管存在“药妆”一词,但在美国和欧盟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所有兼有药物和化妆品功能的产品都必须作为药物进行管理。在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D&C Act)明确规定“任何用于诊断、治愈、缓解、治疗或预防疾病,或影响人体结构或功能的产品将被视为毒品。监督”。同样,欧洲议会和市议会颁布的欧盟化妆品法规(EC 1223/2009)也将具有药用特性的化妆品作为药品进行了监管。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以法律定义“准药品”的国家,它定义了“准药品” 介于普通护肤品和药物之间。在日本监管药品和准药品的主要法律《药事法》中,“准药品”被明确定义为“具有特定使用目的、对人体有轻微影响的药品以外的产品,并且不是器具或仪器。”,这类产品添加了厚生劳动省批准的功能性成分,而该规定也赋予了“药妆品”在日本的法律地位。
中国法律严禁以“药用化妆品”和“药用护肤品”名义宣传化妆品
早在2010年,“药妆”风潮再起,海外各大药妆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在当时的中国,消费者对“药妆品”的概念比较模糊,对“药妆品”也没有明确的定义。该法规定,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投机取巧,大肆宣传重概念轻功效的“药妆”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201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化妆品监管司发布《化妆品监管常见问题解答》,明确了我国对“药妆”概念的监管态度,“
在中国,功能性护肤品需要定位于“彩妆、特装、消费、装备”
既然中国法律严禁宣传“药妆品”和“药用护肤品”的概念,那是否意味着“药妆品”或“有效护肤品”在中国不存在?其实并不是。在化妆品生产的产品备案中,中国有关部门会对不同功能的产品审批不同类型的文号,不同的文号也对应不同的审批部门。护肤品清洁、保护、美化、修饰的备案编号规定为“微妆字”(俗称“妆字号”);规定功效的护肤品,备案号规定为“特殊”字号;仅对具有消毒杀菌功能的护肤品,注册号规定为“晓”牌;对皮肤损伤或皮肤病有一定治疗和缓解作用的护肤品,注册号规定为“机械”。《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定》——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字眼,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其他误导、欺骗性内容。这也是为什么“机械”品牌“面膜”不存在的原因,但面膜式的“机械”品牌敷料确实广受消费者欢迎。与“药妆品”非处方药单行监管相比 在美国和日本的“外用药品”中,中国对“药妆品”的监管没有明确的审批部门或类别。散落在“彩妆、特装、消费、装备”的产品中。
中国鼓励原材料创新,同时加强对疗效和安全性的监管
随着我国功能性护肤品的蓬勃发展,其市场也逐渐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在国家鼓励自主品牌发展的有利环境下,化妆品原料的创新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2020年之前的十年间,只有4种化妆品原料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而在2020年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可以使用4种化妆品原料。此举对我国化妆品原料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影响。同时,国家对功能性护肤品的监管更加严格。2021年1月1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同年5月,《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也开始实施,强调对已注册完成的化妆品新原料实行三年安全监测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化妆品在注册备案时应按相关要求上传功效检测报告。中国在鼓励功能性护肤品原料创新的同时,对其功效和安全性的监管更加严格,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有所提升。重点对已注册完成的化妆品新原料实行三年安全监测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化妆品在注册备案时应按相关要求上传功效检测报告。中国在鼓励功能性护肤品原料创新的同时,对其功效和安全性的监管更加严格,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有所提升。重点对已注册完成的化妆品新原料实行三年安全监测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化妆品在注册备案时应按相关要求上传功效检测报告。中国在鼓励功能性护肤品原料创新的同时,对其功效和安全性的监管更加严格,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有所提升。
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早日概念普及
1998年,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薇姿首次进军药房,以“药妆”的理念打开中国市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各大品牌纷纷布局中国市场。2011年,受移动互联网普及影响,信息流互动加深,海外购物模式开始流行;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大众品牌理念不断深化。此时,功能性护肤品市场主要以法国和日本产品为主。原因之一是深耕中国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第二个原因是,这些品牌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在配方方面形成了扎实的基本功。
渠道迁移,线上趋势助推民族品牌崛起
对比2016年和2020年中国护肤品市场的销售渠道可以得出,近年来线上渠道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从2016年的20.8%上升到2020年的35.3%;商场和美容零售店属于线下渠道。线下市场分销渠道占比相对稳定,线下市场分销渠道基本处于成熟阶段。众多国产护肤新品牌抓住线上渠道崛起的契机,积极开展直播和线上营销。普泰等国内功效型护肤品企业。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利润分成分析
产业链各方利益分配与合作
在中国功能性护肤品产业链中,主要参与者包括护肤品原料供应商、OEM/ODM代工厂、品牌商和经销商。其中,原材料供应商、ODM代工厂、品牌都具有一定的研发属性,品牌特别注重核心配方的研发,以达到品牌差异化的目的。到达消费者购买阶段,品牌方通过线上或线下销售到达消费者:品牌方通过线上电商渠道直接到达C端,而线下渠道往往要经过批发商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线下渠道终端。在全链条中,品牌线直销模式下毛利率最高,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产业链图
产业链图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消费者需求特征
“她经济”+男性护肤意识觉醒,呈现两驱格局
艾瑞在线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功能性护肤品用户仍以女性为主,占比超过70%。其中,65%的女性功能性护肤品消费者年龄在26-35岁之间,女性护肤品的最高频率高于或等于所有年龄段每天一次。消费能力不容小觑。同时,调查数据也反映了中国男性功效护肤意识的觉醒。从主要男性功效护肤人群分布来看,26-45岁年龄段的男性护肤品使用者整体比例超过80%,26-35岁人群占比超过80%。在最大的年龄组中,
护肤理念先进,女性消费者更愿意花钱
数据显示,近8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护肤理念与三年前相比发生了变化化妆品与健康的论文,而改变护肤理念的男性和女性占比相同(女性:80.3%;男性:76.8%)。护肤理念的三大变化是成分和功效、安全性和品牌意识。在护肤品的消费支出方面,男性护肤品的整体消费支出明显低于女性。女性护肤品的月支出主要集中在800-1500元区间,而男性护肤品的月支出最高在300-500元区间。在女性护肤品消费高的同时,他们对功能性护肤品的投入也大于男性消费者。女性功能性护肤品占护肤总支出的58.4%,男性则为52.3%。
针对性和高效解决皮肤问题是主要诉求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化妆品与健康的论文,消费者选择功能性护肤品的主要原因集中在解决皮肤问题、寻求成分安全、效果显着三个方向。功效方面,整体样本前三位功效为抗衰老、保湿和美白提亮,女性消费者对美白、保湿、抗衰老的关注度明显高于整体和男性消费者;男性消费者对去除黑头、闭口和去除粉刺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女性和整体样本。
疫情期间生活习惯和工作的改变对皮肤有一定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群体中,41%的用户表示,疫情的爆发让他们的皮肤问题更加严重,其中最常见的三种变化是毛孔粗大、敏感炎症和暗沉。对于疫情后皮肤状况恶化的原因,47.8%的受访用户认为是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制、运动减少等生活方式因素所致;40.7%的用户认为是工作压力、加班、长期在外工作。戴口罩时间等工作因素;其余11.5%的用户认为,皮肤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疫情伴随的焦虑、烦躁等心理因素。
中法日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安全和口碑是关注焦点
艾瑞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受访用户购买过国产品牌的功能性护肤品,其次是法国和日本。消费者购买国产功能性护肤品的主要原因是性价比高、安全性好、口碑好、创意新颖、新鲜度高;而购买国外品牌功能性护肤品的原因是安全性高、品牌历史长、值得信赖、产品口碑好;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消费者对安全性和品牌美誉度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购买行为。
国内外品牌满意度&国产品牌推荐与改进方向
对比消费者对国内外品牌功能性护肤品的满意度,可以得出,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满意度略高于国外品牌。相反,外资品牌的NPS为50.0%,略高于国产品牌的48.8%。可见,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推荐度略低于国外品牌。73.7%的受访用户认为国产功能性护肤品牌仍有提升空间,消费者更希望国产厂商在研发、安全性、产品创意和品牌合作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自己的购买意愿。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
行业高增速,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有效护肤需求的不断提高,功能性护肤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以来,国内各大品牌积极布局,2019年行业规模出现大幅增长,赛道也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虽然2020年线下渠道增速因疫情而放缓,但与此同时,中外品牌都在大力布局线上渠道,为行业带来新气象。2020年整体产业规模达到260.1亿元。艾瑞认为,未来三年功能性护肤品行业规模将以29.4%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达到58家。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发展趋势
政策监管环境促使优质新兴玩家入局
随着202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化妆品原料使用态度的逐步放开,我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受到鼓舞。化妆品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化妆品注册备案的各项材料,规范和简化相关企业的注册备案程序,大幅度简化化妆品相关企业的注册管理流程,促进和鼓励参与和发展的功能性护肤品公司。. 在鼓励行业发展的同时,随着功能性护肤品行业的不断壮大,国家对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管也将逐步加强。在市场参与方面,行业的参与者也将更加多元化。未来,更多具有日化、医美、医药背景的企业将陆续进入市场,为行业带来生机与活力。
功能性护肤理念逐步强化,功能性护肤品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逐渐加深,他们的功能性护肤理念和购买功能性护肤品的欲望将逐渐增强,功能性护肤品在护肤品和化妆品中的渗透率也将越来越高。增加。将继续改进。随着护肤意识的升级,消费者对护肤品的需求已经从基础的清洁、保湿、防晒,发展到更加个性化的细分效果。同时,“美容美发”等APP和“透明标签”等用户数量也将不断增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推出了化妆品备案信息APP。功能性护肤品正处于高速增长、增长确定性强的发展阶段。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国产品牌也呈现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的趋势。
品牌方将继续加强产品创新和研发,加大对医学研究的背书力度
在2021年国产功能性护肤品未来改进方向的用户调查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强原料和配方创新”占比超过65%,以及消费者对未来产品功效的提升寄予厚望。而随着消费者越来越追求研发创新和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来品牌将加大对自身医学研究的背书力度,以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随着消费者护肤理念的逐渐成熟,强化产品功效、改善整体皮肤微生态将成为需求和研发的重点。D未来在护肤领域。医企合作和医学研究背书将是未来消费者考虑功能性护肤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成熟玩家将拓展产品线,逐步布局大健康领域
未来,随着功能性护肤品产品线的逐步完善,成分和配方的创新逐渐饱和,艾瑞预计一些有资金和研发实力的成熟玩家将积极拓展产品线,尝试新的产品领域,不仅迎合敏感肌肤、易长痘肌肤等皮肤问题或对美容功效有强烈需求的消费群体,还将开发更先进、更成熟的面向普通人群的功能性饮料、食品等产品。消费理念,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健康品类的产品,公司逐步拓展以“健康”为核心的产品版图,迎合消费市场,
6月4日,由中国家电研究院检测计量技术研究所和《家电》杂志社主办,中国家电学会(北京)检测中心健康家电检测中心提供技术支持。认证有限公司(中国家电检测研究院)、牧、卡萨帝、海尔、小天鹅、美的、方太、华帝、TCL、博士、海信、荣盛、小米、科威、科沃斯、飞利浦、大金、松下、吉米、Beon等品牌支持“2021”2018中国健康家电高峰论坛暨健康家电产品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中国家电研究院副院长马德军、中国家电研究院检测测量技术研究所所长张晓、中国家电检测研究院健康电器检测中心总工程师岳景松、健康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类似电器分部李鹏,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主任,Randy Cooper,美国家用电器制造商协会(AHAM)副主席,瑞士Swisstest的Caroline Amberg博士,郑学生,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高级工程师郭汉文博士中国城建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空军专科医学中心李晓新皮肤科主治医师甄宏民,北京工商大学讲师/博士后,张惠文,北京友外医院中医推拿医师,裴东民,北京奥维云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白电研究总监,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金华等近100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董事李毅/焦晓兰/王迪,等嘉宾和专家,以及各家电企业代表和主流媒体记者。北京奥维云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白电研究总监、四方光电副总经理肖金华等近100人参加了会议,其中李毅/焦小兰/王迪主任中国家庭研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负责人等嘉宾和专家,以及各家电企业代表和主流媒体记者。北京奥维云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白电研究总监、四方光电副总经理肖金华等近100人参加了会议,其中李毅/焦小兰/王迪主任中国家庭研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负责人等嘉宾和专家,以及各家电企业代表和主流媒体记者。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净水器、洗碗机、吸尘器等健康家电的回收率持续上升。防螨、除异味、抗过敏、保鲜、营养保存、自洁、衣物护理、护肤等健康功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注点。然而,家电产品对健康要素的各项保护功能是否有效,如何进行统一量化评价,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为规范健康家电市场,引导理性科学消费,中国家用电器科学研究院在中国标准化协会立项健康化妆品冰箱,发布团体标准T/CAS 496.1-2021《家用电器健康评价技术要求第1部分:通则》。该标准不仅整合了家用电器可能涉及的所有健康功能,而且对所有健康功能进行了分类整理。业内首次提出了家用电器综合健康性能评价评分体系。分数没有上限,可以超过100分。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健康功能涉及的方面越多,得分越高,不同产品的健康水平差距就会拉大,最终实现健康的量化评价。本标准今后将形成系列标准。目前,T/CAS 496.2-2021《健康电器评价要求第2部分:家用清洁机器人的特殊要求》与通则同步发布。
论坛上午部分:
中国家电研究院副院长马德军首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背景。他指出,由于近期新冠疫情的影响,健康被推到了历史高度。2019年春季,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健康安全通用要求》。2021年春天,IEC召集并成立了TC 59/ahG21工作组,研究建立IEC标准体系去除家电中微生物的可行性,这意味着国际社会也开始关注家电领域的健康元素。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卫生及类似器具分技术委员会主任李鹏介绍了家用电器的卫生标准。对健康家电的含义、影响健康安全的因素、健康家电的作用、典型产品、家电的健康功能等进行了详细讲解。然后,介绍了国内外家电健康评价标准的现状,阐述了健康家电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未来发展趋势。
美国家用电器制造商协会(AHAM)副会长Randy Cooper先生详细介绍了北美地区制定可减少健康危害的家用产品性能标准。Cooper先生首先介绍了AHAM的概况以及AHAM制定的室内空气相关标准。接着,介绍了各国对空气净化器去除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最后对AHAM AC系列《便携式家用电动房间空气净化器》标准中去除微生物的测试方法进行说明。
北京奥维云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白色家电研究总监裴东敏介绍了后疫情时代家电市场的发展情况。随着我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正常,2021年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同比增长33.9%,而2019年同比增长7.6%。消费潜力大,家电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基本良好。同期主要家电受到较大影响,2021年反弹速度将领先,而以洗碗机和吸尘器为主的清洁/洗涤护理产品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调查数据显示,92%的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特别关注健康功能,他们关注的健康功能核心点主要是健康饮食和空气健康。未来,高端健康家电将成为产品升级的主要方向。
中国家电检测研究院健康电器检测中心工程师焦小兰对T/CAS 496.1-2021《健康电器评价技术要求第1部分:通则》的内容和家用电器的健康指标进行了讲解。介绍了标准立项的背景、标准内容及健康器具评价系列标准的建立情况。对标准中提出的健康器具、健康功能和健康指标的定义进行了详细说明,介绍了本次大会发布的健康器具产品的检测结果和健康指标得分的计算方法。
2021中国健康家电高峰论坛发布健康家电
以下24款家电产品符合T/CAS 496.1-2021《健康家电评价技术要求第1部分:通则》(排名不分先后)的技术要求和评价方法的综合健康性能得分。他们是:
1、衣物护理用具:
总共有5个模型。
二、餐具/食品用具:
华帝JWV10-A6、JWV10-E5洗碗机、海尔EYW131286BKTU1水晶彩洗碗机、方太JPCD11E-NG01嵌入式洗碗机、方太JBSD3F-E6水槽洗碗机、老板WB755洗碗机、荣盛BCD-505WKK1FPG家用冰箱、海信BCD-560WTFEDGVBPMIV-冰箱,共8款。
3、空气处理器具:
松下CS-H13KQ10C分体空调,米家KFR-35GW/F1A1米家新风空调,飞利浦AC3998(KJ580F-D16)空气净化器,科威牌AP-1019C和AP-1220B和AP-1720H_GR空气净化器,大金KFR-36G /BP(FTCR236WC-W1)和KFR-36G/BP(FTZW136WC-W1、FTZW136WC-N1)空调,Beon KJ800F-X7S空气净化器,共9款。
四、地板清洁用具:
科沃斯DEEBOT T9吸尘器(智能吸尘器)DLX13、吉米A5吸尘器,共2款。
(详见下表)
论坛下午部分:
瑞士测试(Swissatest)的Caroline Amberg女士主要就新冠疫情的影响、感染预防、卫生检测、健康标准的建立等方面做了发言。Amberg女士首先介绍了Swisstest公司在瑞士的研究情况。随后介绍了新冠疫情对欧洲和瑞士的影响,介绍了人们应对疫情的行为、认知、社会、情感和体力等方面的变化。那么,为了预防感染,人们在家里要保持手、衣服、餐具等方面的卫生。最后介绍了家用电器和家用产品在卫生方面的测试方法,并列出了物体表面、洗碗机和洗衣机的杀菌测试方法。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高级工程师郑学生为大家讲解家居环境中的光危害。首先是LED照明产品产生的蓝光危害、消毒产品产生的紫外线危害、加热产品产生的红外线危害等。国内外有关光生物安全标准、光源蓝光危害和灯。最后,给出了使用灯具和紫外线消毒产品的安全提示。
中国城建研究院郭汉文博士就垃圾分类下的健康“新”生活发表主题演讲。在垃圾分类方面,国务院、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制定了多项新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垃圾分类和污染治理。在垃圾分类的新起点下,生活垃圾处理商也将为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做出相应贡献。
空军特种医学中心皮肤科主任医师李晓新就护肤护发器具的健康功能研究课题进行了发言。首先介绍了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皮肤的常见损伤和保养。提出环境因素和辛辣食物对人体皮肤的影响比化妆品更大。然后介绍了头发的功能和生长,头发的结构和功能,常见的头发损伤,头发的保养和护理。面对头发的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热损伤、日晒损伤和天气老化,美发护肤用具要合理使用。
北京友外医院中医推拿医师张惠文就中医推拿与家电进行主题演讲。介绍了中医推拿的作用、什么是推拿、中医推拿的基本手法、作用和部位、临床常用的治疗仪器和用途,以及家用推拿产品的治疗效果和不足。中医按摩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剥离粘连,顺畅关节,解痉,止痛,调整关节位置,调整肌肉平衡。临床常用仪器大多以理疗为主要工作原理,分为光、电、磁、冷、热、力六大类。常见的家庭按摩产品包括颈部按摩器、按摩椅、筋膜枪、足浴盆等。
北京工商大学讲师/博士后甄宏民就家电烹饪与食品营养发表演讲。演讲介绍了果蔬收货后的存放、冰箱的使用与营养变化、烹饪、烹饪与营养、厨房小家电等。果蔬在贮藏过程中受到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的影响。冰箱利用各种技术,减少果蔬的呼吸作用,杀灭细菌和微生物,达到保鲜的目的。不同的烹调方法,其加热温度不同,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破坏程度也不同。在使用家用电器烹饪、烘烤、微波和油炸食物的过程中,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金华就健康与传感器应用发表演讲。从环境与健康、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传感器应用场景、传感器在健康家电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肖经理提出,传感器是检测有害物质的必要手段,广泛应用于人居环境、医疗健康、生命保障等领域。在家用电器领域健康化妆品冰箱,传感器已被广泛用于监测空气质量和人体指标等参数。
中国家用电器检测研究院健康电器检测中心主任李毅对T/CAS 408-2020《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防病毒及防病毒功能通用技术要求及评价方法》标准进行了解读。在总结病毒通用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李毅主任根据不同家电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类型产品的检测方法。然后介绍了标准中产品病毒去除和材料抗病毒的技术要求,8种不同类型电器产品的检测病毒(噬菌体病毒、流感病毒H1N1、流感病毒H3N2、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检测方法。家用电器的对象包括空气、水、衣服、
中科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工程师王迪对家电感官评价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首先解释了感官评价的定义,简要介绍了感官评价的发展历程。然后,详细介绍了国内相关的感官评价标准,包括食品和环境方面的术语、方法和感官评价方法。最后介绍了感官评价在家电领域的应用。一是嗅觉辨别在去除家电空间和衣物异味中的标准和测试评价方法;二是家用电器在食品储存和烹饪中的应用,通过触觉、颜色、气味、味道、质地,食物的味道和其他方面。感官评价,评估家电产品的功能优劣,为家电产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